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明确病因
(1)慢性肾盂积水:长期的尿路梗阻可能是由于结石(最常见,占尿路梗阻病例的70%-80%)、肿瘤压迫或先天性输尿管狭窄引起。
(2)反复尿路感染:感染会导致肾组织损伤,使肾脏逐渐萎缩,并可能伴随积液。
(3)输尿管逆流:如膀胱输尿管连接处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尿液反流至肾脏,增加积液风险。
2.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B超、CT或核磁共振能够直观显示肾脏萎缩、积液范围及输尿管扩张程度。CT还可进一步确定是否存在结石或肿瘤。
(2)血液及尿液检查:评估肾功能(肌酐、尿素氮等指标)以及是否存在感染(白细胞计数、高敏C反应蛋白)。
(3)核医学检查:通过静态肾图或放射性同位素扫描,检测受累肾脏是否还有残余功能。
3.治疗措施
(1)解除梗阻:若由结石引发,可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微创手术清除;若因肿瘤压迫,则需针对肿瘤进行切除或放化疗。
(2)引流积液:严重积液可能需要行经皮肾造瘘术暂时缓解压力,恢复尿液通畅。
(3)控制感染:抗生素治疗是必要的,特别是在出现发热、尿急尿痛等症状时,应选择针对性抗菌药物。
(4)保护肾功能:使用适当的药物维持肾脏血流,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同时限制高盐饮食和避免肾毒性药物。
4.预后及康复
肾功能不可逆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评估是否终末期处理,包括透析或肾移植。同时,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如多饮水、定期复查,降低泌尿系统疾病复发风险。
拖延不治可能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恶化甚至完全丧失,应尽快就医并遵照医嘱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