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原因与病理
1)代谢异常:如高尿酸血症、高钙尿症或低枸橼酸尿症等,可导致尿液中溶质浓度升高,促进结石形成。
2)尿路梗阻:慢性尿潴留、尿流受限等情况可能诱发结石,特别是在膀胱部位。
3)感染相关:长期反复的尿路感染可能导致感染性结石,如磷酸镁铵结石。
4)局部因素:尿液pH值的变化或尿路解剖异常都可能影响结石的生成。
2.典型症状
1)疼痛:输尿管结石通常引起剧烈的绞痛,疼痛通常沿着腰部向下腹股沟放射。
2)血尿:结石摩擦尿路黏膜可能导致镜下血尿或肉眼可见血尿。
3)排尿问题:膀胱结石易引起尿频、尿急,甚至出现尿流中断的现象。
4)感染表现:若并发尿路感染,可能伴随发热、寒战和尿液浑浊。
3.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CT扫描和超声检查可明确结石的大小、位置和数量。
2)实验室检查:尿液分析有助于发现潜在感染或结晶类型;血液检查则用于评估电解质和代谢状态。
3)临床症状结合病史:患者的主诉和既往病史对初步判断也具有一定价值。
4.治疗措施
1)保守治疗:对于小于6毫米的结石,通常建议增加饮水量,配合药物促进结石排出。
2)手术干预:较大的结石或伴随严重梗阻者可能需要微创手术如经皮肾镜碎石术或腹腔镜手术。
3)感染控制:若伴随尿路感染,应及时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4)饮食调控:调整饮食结构,如减少草酸盐、高嘌呤食物的摄入以预防复发。
输尿管末端及膀胱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早期诊断和适当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并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