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冬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结直肠外科
1.肠黏膜脱垂:
手术后由于肛门括约肌功能减弱或切除范围较大,部分肠黏膜可能会从肛门外脱出。这种情况下应避免久站久坐,减少腹压增加的动作。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局部药物以缓解症状,或通过手术将脱出的肠段回纳并加固肛周支撑结构。
2.吻合口狭窄导致排便困难:
部分患者在保肛术后可能出现吻合口狭窄,致使排便不畅,进而引起肠段向外移位。这种情况需要通过肛门扩张治疗,严重者可能需要再次手术矫正。
3.长期人工造口未关闭:
若术后存在临时性人工肠造口,但未及时关闭,可能导致肛门功能退化,肠段支撑不足,引发留肠外露。此情况需咨询医生评估是否适合进行造口关闭术,并加强肛门功能锻炼。
4.盆底肌功能障碍:
直肠癌手术可能损伤盆底肌或神经,导致肛门控便能力减弱,部分肠管滑出。可以通过理疗、骨盆底肌肉训练等改善盆底支持,也可结合器械辅助进行康复锻炼。
5.感染或炎症:
切口感染或炎症反应可能造成肛门局部软组织受损,使得支撑力降低。此类问题需控制感染,同时配合修复治疗。
6.营养与体重管理问题:
排便异常或消化吸收障碍会影响整体健康状态,进一步加重相关病变。需要合理规划饮食,多摄取富含纤维的食物,同时注意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过度劳累引发腹压变化。
定期随诊和专科医生沟通非常重要,必要时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以制定针对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