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原理:生物反馈性锻炼依靠传感器检测人体的生理信号,如心率、皮肤电位、肌肉活动以及温度变化。这些信号被反馈到个体,通过视觉或听觉方式展示,提供即刻信息以便调整和控制自身生理过程。
2.方法:常用的生物反馈技术包括肌电图、皮肤电反应、温度反馈和心率变异性训练等。肌电图主要用于肌肉放松训练;皮肤电反应可用于情绪管理;温度反馈常应用于应对偏头痛;心率变异性训练有助于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功能。
3.成效:研究表明,生物反馈性锻炼可以有效降低焦虑水平,提高自控能力。它还能促进人体放松,提高运动表现,有助于康复过程。
生物反馈性锻炼因其非侵入性和无药物特性成为一种有前景的心理生理干预手段。应该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准确解读反馈信息和有效应用相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