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东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脊柱外科
1.评估疼痛原因
可能为手术后瘢痕组织压迫神经根,称为“术后失败综合征”,占术后患者中约10%-40%。
存在可能的神经根炎或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常伴有烧灼感或针刺样疼痛。
排除新的椎间盘突出或相邻节段退变引发症状,其发生率可达5%-15%。
2.影像学检查
建议进行MRI或CT扫描明确是否存在组织粘连、神经受压或再次突出。
必要时进行肌电图检查,评估神经功能是否受损,有助于判断麻木的来源。
3.药物治疗
神经病理性疼痛首选药物包括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可有效缓解神经异常信号。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或塞来昔布用于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若疼痛剧烈,可短期使用镇痛药物,如曲马多,但需严格遵医嘱用药。
4.物理治疗
通过康复训练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神经状态,常见方法包括牵引、按摩等。
理疗方式如低频电刺激、超声波治疗等,有助于缓解疼痛和促进神经修复。
5.介入治疗
针对顽固性疼痛,可考虑硬膜外注射激素类药物,减轻神经炎症反应。
神经射频消融术适用于部分慢性神经性疼痛患者,可显著减轻不适。
6.进一步手术干预
若保守治疗无效且影像学证实存在严重结构性病变,例如新的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可考虑再次手术。
微创技术如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风险。
早期干预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避免长期卧床,加强康复锻炼,同时定期随访以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