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平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1.作用机制:血管紧张素抑制剂主要分为两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CEIs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I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I,减少血管收缩和钠水潴留。ARBs通过直接阻断血管紧张素II与其受体结合,达到类似效果。
2.常见药物:常用的ACEIs包括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和赖诺普利等。ARBs则包括缬沙坦、氯沙坦和厄贝沙坦等。这些药物通常被推荐作为高血压的一线治疗选择。
3.临床应用:血管紧张素抑制剂不仅用于单纯性高血压患者,还适用于合并心力衰竭、慢性肾病或糖尿病的患者。这是因为它们具有减轻心脏负担和保护肾功能的额外作用。
4.副作用: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包括咳嗽(尤其是在使用ACEIs时)、高钾血症和低血压。个别患者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如血管性水肿。
在使用血管紧张素抑制剂治疗高血压时,应根据个人健康状况和医生建议进行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以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