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炎症反应
肠道黏膜的糜烂常与慢性炎症有关,例如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等。术后肠道可能因局部刺激、感染或免疫反应出现炎症,从而导致黏膜受损。
2.手术后遗改变
手术区域可能存在局部血供改变或瘢痕形成,这会使得该部位的黏膜更容易受到损伤或炎症刺激,进而引起糜烂。
3.肠道机械刺激
长期便秘、硬质粪块摩擦或者不当饮食习惯(如辛辣、过于粗糙的饮食)可能对肠壁造成机械性损伤,引发糜烂。
4.药物因素
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生素或化疗药物等,可能损害黏膜屏障功能,加速糜烂的发生。
5.寄生虫或微生物感染
特定寄生虫(如阿米巴原虫)或肠道细菌感染可能导致局部黏膜破坏和糜烂。
6.恶性转化可能性
糜烂也可能是局部组织结构异常,提示复发或新的病变需警惕,例如息肉、异型增生甚至癌变。因此进一步活检明确性质很重要。
肠镜检查发现糜烂后,应结合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既往病史及相关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具体原因,同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组织病理活检,以排除严重病变或复发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