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总胆红素测定实验

2025-07-07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沈赟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病情分析:总胆红素测定是一种用于评估肝功能和检测黄疸等病症的实验室测试。其过程包括采集血液样本、分离血清以及使用特定试剂进行化学反应,最终通过比色法或光谱分析仪测量胆红素浓度。

1.采集血样:通常从静脉抽取血液,建议在空腹状态下进行,以获得更为准确的结果。这是为了避免进食可能导致的胆红素水平波动。

2.血清分离:将采集的全血样本放置于抗凝管中,通过离心机分离出血清。血清用于后续的胆红素测定。

3.化学反应:将血清与特定化学试剂混合,这些试剂通常包含二氯苯甲酸或对氨基水杨酸,在一定条件下使胆红素形成稳定的反应产物。

4.比色测定:通过比色计或光谱分析仪测量反应产物的吸光度。吸光度的变化与样品中胆红素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根据标准曲线可计算出具体的胆红素含量。

5.数据分析:将测量结果与参考值进行比较,一般成人的总胆红素正常范围为0.1至1.2毫克/分升(mg/dL)。若总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可能提示存在肝脏疾病或其他相关问题。

总胆红素测定是诊断肝功能异常的重要工具,测试前确保遵循医生指导进行准备,以避免外界因素影响测试结果。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