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抗血管生成类药物:贝伐单抗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阻止癌细胞获得营养供应,从而限制其生长。这类药物通常联合化疗使用,适用于晚期或转移性结肠癌患者。
2.抗EGFR类药物:西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在KRAS、NRAS和BRAF基因均为野生型(即无突变)的患者中可能有效。这些药物通过阻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抑制癌细胞增殖和存活。此类药物不适用于存在上述基因突变的患者。
3.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于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或DNA错配修复缺陷型结肠癌患者,可考虑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这种治疗方式主要针对特定分子亚型的患者,而非所有结肠癌术后患者。
4.术后辅助治疗的重要性:靶向药物通常用于晚期或复发性结肠癌,早期或中期结肠癌术后主要以化疗为基础,靶向治疗的作用尚未明确。术后是否需要靶向药物应根据病情特点全面评估。
术后靶向药物的选择需结合肿瘤分期、基因检测和患者耐受性,避免盲目用药,以减少副作用和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