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适应症:EMR主要适用于病变局限于黏膜层或浅表黏膜下层的早期肠癌。肿瘤大小一般不超过2厘米,形态为无蒂型息肉或广基型病变。对于病理评估显示组织分化良好、没有明显浸润迹象的肿瘤,EMR是较为优选的治疗方式。
2.操作步骤:
定位与标记:通过内镜观察确定病变位置,并用电凝器在病变周围4-5毫米处进行标记。
液体注射垫起病变:在病变下方注射生理盐水、甘油溶液或透明质酸钠等,以抬高肿瘤和正常组织之间的分界。这一步能减少切除过程中对深层组织的损伤。
环状切除:使用带有圈套器的内镜工具,将病变组织圈套并切除。圈套器会通过电外科能源对组织进行烧灼,同时完成止血。
病理检查:切除组织后,需将其送病理科进行检查,以进一步确认是否完全切除癌变区域,以及是否存在高危因素。
3.优势与效果:
微创操作,无需开腹,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并发症发生率低,若操作得当可有效避免穿孔、大出血等问题。
对于符合条件的病变,可达到与手术切除类似的治愈效果。
4.注意事项:
禁忌症包括病变已浸润到深层黏膜下层或者伴有明确淋巴结转移。
术后需定期随访,每3至6个月复查一次内镜,以监测复发或新病灶的可能性。
早期发现肠癌并及时采取内镜下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