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酒精代谢的生化机制:
酒精(乙醇)进入人体后,首先由肝脏中的酒精脱氢酶将其分解为乙醛。乙醛是一种毒性较强的物质,对身体有刺激作用。
接下来,乙醛脱氢酶将乙醛分解为乙酸,乙酸最终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部分人群存在基因变异,使得乙醛脱氢酶的活性降低或缺失,导致乙醛在体内过度积聚。
2.脸红的具体原理:
乙醛会扩张血管,引发面部毛细血管充血,因此表现为脸红。这种现象尤其在东亚人群中较为普遍,据统计,约50%的东亚人群携带乙醛脱氢酶基因突变。
脸红的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与酶活性、酒精摄入量以及代谢速度密切相关。
3.出汗的机制:
乙醛不仅刺激血管,还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兴奋会增加心率、加快循环,并促进汗腺分泌,导致出汗增多。
大量饮酒还可能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加剧出汗现象。
4.潜在健康风险:
长期喝酒且伴随脸红和出汗的人群,因乙醛无法有效分解,其致癌风险显著增加,尤其是食管癌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数倍。
酒精及乙醛对心血管系统也有一定负担,可诱发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等问题。
避免饮酒或减少酒精摄入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尤其是对于容易出现脸红和出汗的人群。若饮酒后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应警惕身体的异常反应,及时关注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