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欣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1.药物治疗
抗真菌药物:脂溢性皮炎常与马拉色菌感染有关,可以使用含有酮康唑、咪康唑等成分的抗真菌洗剂或乳膏,每天一次,持续2-4周。
皮质类固醇:短期内使用低效到中效的皮质类固醇,如氢化可的松乳膏,能够有效减轻炎症和瘙痒。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皮肤萎缩和其他副作用,应遵医嘱。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可作为长效维持治疗,特别适用于对于皮质类固醇不耐受的患者。
2.日常护理
清洁:每日使用温和的无皂洁面乳清洁面部,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成分的洗面奶。
保湿:选择不含酒精和香料的保湿产品,以防止皮肤过度干燥,加重症状。
饮食:均衡饮食,避免高糖、高脂肪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3.预防复发
避免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当放松,避免精神压力,这对皮肤健康有积极作用。
睡眠充足: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有助于恢复皮肤屏障功能。
避免辛辣食品和刺激性饮品:如酒精、咖啡因等,能够减少皮脂分泌。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疾病,虽然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护理可以有效控制症状。定期复诊并与医生保持沟通,能够更好地管理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