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什么病

2025-03-28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病情分析: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和语言沟通困难、兴趣狭窄及重复刻板行为。这是一种持续终身的状态,症状通常在婴幼儿期开始显现。

1.发病率:根据最新流行病学数据,每100名儿童大约有1至2人被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且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4:1。

2.主要特点:

社会交往障碍:例如不善于与他人眼神接触、对他人的表情或语调缺乏理解能力、不愿参与集体活动等。

语言沟通障碍:包括语言发育迟缓、言语表达有限、语义和语法使用异常,以及对语言的机械模仿而缺乏实际交流目的。

行为模式固定:如对某些物品或场景表现出极端依恋,出现反复刻板的动作或行为,例如旋转物体、拍手等。

感知觉异常:可能对声音、光线、气味等刺激过度敏感或完全无反应。

3.致病因素:

遗传因素:研究显示遗传成分占总风险的50%-90%,家族中有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后代的发病概率较高。

环境因素:孕期感染、母体营养不足或暴露于某些药物、污染物等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脑部发育异常:孤独症谱系障碍与部分脑区功能发育异常相关,如社交认知区域或语言处理区域的活动异常。

4.症状评估与诊断:目前没有实验室检查能直接诊断孤独症谱系障碍,主要依赖标准化评估工具和医生的临床观察。常用评估量表包括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和孤独症诊断访谈问卷。

5.治疗干预:

行为治疗:应用行为分析技术是目前主要的干预方法,目标是通过奖励机制强化适应性行为。

语言训练:针对言语能力欠佳的儿童进行专业辅导,提升沟通能力。

药物治疗:用于管理伴随的情绪问题或行为问题,但不能根本改变孤独症症状。

家庭支持:父母需了解疾病特征,与医疗团队配合,为孩子提供更适宜的成长环境。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早期发现和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