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心理因素
焦虑和压力是最常见的原因,可能导致大脑处于持续兴奋状态,影响深度睡眠。研究显示,大约30%的成年人因长期压力而出现睡眠质量下降的问题。
2.环境因素
睡眠环境过于嘈杂或光线过亮会干扰睡眠。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夜间卧室噪声应低于40分贝,光线控制在完全黑暗或微弱水平。
3.不良生活习惯
睡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品、吸烟或使用电子设备都会刺激神经系统,使人更难进入深度睡眠。数据显示,约70%的晚间失眠者存在类似问题。
4.生物钟紊乱
经常熬夜或倒班工作可能破坏人体正常的昼夜节律,导致睡眠浅表化和频繁醒来。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指出,规律的作息时间对睡眠稳定性至关重要。
5.疾病因素
一些慢性病,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疼痛或胃食管反流病等,会在夜间加重症状,从而干扰睡眠。抑郁症和焦虑障碍患者中高达80%存在睡眠问题。
6.年龄相关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深度睡眠的比例会逐渐减少,中老年人更易因外界刺激而醒来。据统计,50岁以上人群中有近50%报告睡眠质量明显下降。
调整生活习惯、改善睡眠环境,并积极应对心理压力可以显著提高睡眠质量。如果问题持续存在,应及时就医排查潜在身体疾病或心理问题,以便采取进一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