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分离性身份障碍的形成通常与个体早年的极端心理创伤经历密切相关,例如长期的身体虐待、性虐待或情感忽视。在研究中发现,大约90%以上的患者都曾在童年时期经历过类似的创伤。
2.人格分裂的核心机制是"解离"反应,这是大脑在无法承受外界刺激时的一种防御机制。通过解离,个体的记忆、意识和感受被分割,从而避免直接面对痛苦事件。这种反应在儿童中更容易发生,因为他们的大脑尚未完全发育,处理压力的能力有限。
3.在解离的过程中,个体可能会逐渐形成多个相对独立的“身份”或“人格”。这些人格之间可能拥有不同的记忆、行为模式甚至生理反应。研究显示,一些患者的不同人格间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差异显著。
4.多个人格的产生可能起到保护作用。例如,一个人格可能承担创伤记忆,而另一个人格则负责日常生活。通过这种方式,个体能够在保证基本功能的情况下继续生存,但这也会干扰正常的社会功能。
5.此类障碍的发生率较低,根据数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约有1%-2%的人群可能受到影响。这种疾病仍然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因为它对个体和家庭都会带来深远影响。
人格分裂并非天生,而是后天应对极端压力的一种心理适应方式。尽早识别创伤来源,寻求专业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或眼动脱敏再加工疗法,可以帮助患者减少症状困扰,恢复心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