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遗传因素的重要性:
遗传在多动症的发生中起主要作用。研究发现,多动症具有家族聚集性。如果一个儿童被诊断为多动症,其父母或兄弟姐妹患病的可能性会显著增加。
双胞胎研究显示,同卵双胞胎如果一方患有多动症,另一方患病的概率高达76%到91%。这种高度相似性进一步支持了遗传因素的主导地位。
与多动症相关的基因变异已经被识别,其中一些与脑内多巴胺系统的功能调控有关,例如多巴胺转运体基因和多巴胺受体基因。
2.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
怀孕和早期儿童期的不利环境可能是触发或加重多动症的一些因素。例如,妊娠期间吸烟、饮酒以及暴露于某些毒素(如铅)可能增加风险。
早产、低出生体重和产时缺氧等围产期问题也与多动症的发生相关。
社会心理因素,如家庭关系紧张、童年时期经历创伤或缺乏稳定的养育环境,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多动症的表现有关,但这些通常被认为是次要因素。
3.多动症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多动症患者的大脑某些区域(如前额叶皮质和纹状体)的结构和功能可能存在异常。
这些异常可能导致执行功能的损害,例如注意力维持困难和冲动控制能力不足,而这些与多动症的核心症状密切相关。
多动症的成因既有遗传的深刻影响,也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修饰,两者交互作用决定了疾病的最终表现形式。这种复杂性提示在干预和治疗过程中,应结合个体情况采取更为综合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