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病史采集
专业医生会全面了解患者的个人病史,包括家族遗传史、既往心理创伤史和身体健康情况。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症状的具体表现、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及对正常生活的影响。
是否存在情绪波动、幻觉、妄想或行为异常等情况。
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病史,如抑郁症、双相障碍或精神分裂症等。
2.身体检查与实验室测试
一些身体疾病可能引发类似精神病的症状,因此需要排除器质性疾病。常见的检查包括:
血常规、生化全套检测,例如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判断是否有代谢问题。
甲状腺功能检测,排查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引起的精神症状。
神经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评估脑部结构是否存在病变。
3.精神状态检查
精神科医生通过面谈观察患者的行为、语言、思维逻辑等表现,分析其当前的心理活动状态,重点评估:
注意力、记忆力和定向力是否正常。
言语内容是否连贯,有无妄想、幻觉现象。
情绪状态是否适宜,有无明显抑郁、焦虑或欣快倾向。
4.标准化量表评估
为了更系统地评估症状,可以使用一些国际通用的心理测评工具,如:
抑郁自评量表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用于评估抑郁症状。
广泛性焦虑量表,进一步明确焦虑的程度。
简明精神病量表,帮助筛查是否涉及重性精神疾病。
5.多学科会诊与综合分析
如果初步诊断不够明确,可由精神科医生联合神经科、内分泌科等多学科专家进行深入讨论,结合患者的病史、体征、实验结果和心理测评,最终得出诊断结论。
早期发现和治疗精神疾病可以显著改善预后。患者家属在陪伴时,应注意倾听并关注其心理状态,同时协助专业医生完成相关信息收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