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药物起效时间限制
抗抑郁药物通常需要2至4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发挥明显的治疗作用。在此期间,症状可能不会完全缓解,甚至偶尔加重。
2.个体差异及药物选择
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不同,如果所使用的药物并不适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会导致疗效不足或副作用增加,从而引发病情波动。
3.心理及外部环境影响
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压力或人际冲突等外界刺激可能诱发短暂的情绪波动,即使正在服药,也不能完全避免这些外因对情绪的干扰。
4.剂量调整问题
如果药物剂量过低,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如果剂量调整过快,则可能导致患者难以适应,病情不稳定。治疗中需根据病情逐步调整剂量。
5.药物相关的不耐受反应
部分患者在服药初期可能出现焦虑加剧、失眠等副作用,这些反应也会让病情表现出波动。
6.合并其他疾病
如果伴有焦虑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或其他精神疾病,单独使用抗抑郁药可能无法全面控制病情,容易导致反复波动。
7.依从性问题
不按时服药或自行停药可能直接影响药效,导致症状恶化或病情反复。
规律随访、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以及配合心理治疗,都有助于改善这一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