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心理因素:
情绪与思维密切相关。突如其来的负面记忆或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可能引发难过情绪。
压力和焦虑是常见原因。人在面对工作、学习或人际关系压力时,大脑可能释放更多的应激激素,导致情绪波动。
抑郁或焦虑障碍患者可能因轻微刺激触发突然的低落情绪,这种情形可能持续或频繁出现。
2.生理因素:
激素水平改变会显著影响情绪。例如,月经周期中的激素波动、甲状腺功能异常或更年期变化,都可能使人感到突然难过。
血糖水平波动,例如空腹时间过长,可能引发疲劳、易怒和情绪低落。
睡眠质量不足或紊乱可削弱大脑调节情绪的能力,使人更易突然感到悲伤。
3.外部环境因素:
突然遭遇消极事件,比如争吵、不当言语或目睹不愉快场景,可能直接诱发难过情绪。
环境刺激,如天气变化(特别是阴天或雨天)、光线不足等,也会影响体内的褪黑素和血清素水平,从而引发情绪的波动。
4.社会因素:
孤独感或缺乏支持性社交关系可能让人在特定时刻突然感到低落。
社交媒体上看到消极信息或他人幸福生活的展示,有时也会引发对自身情况的不满和难过。
5.潜意识影响:
有些难过情绪可能来源于未被察觉的潜在情绪积累。当某个小刺激触及深层记忆或未解决的问题时,就可能突然爆发出来。
若这种情绪只是偶尔发生,不必过于担心。但如果频率增加或伴随其他躯体症状,则需要关注是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寻求专业医生或心理咨询师评估。调整作息、适度运动、建立支持性社交网络对于改善情绪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