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红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儿科
1.了解原因
生理因素:儿童膀胱容量较小或发育较慢可能导致无法在夜间储存足够多的尿液。
遗传因素:父母小时候有尿床史时,儿童遗传概率较高。研究表明,若父母一方有尿床史,子女尿床的可能性约为40%;若双方都有此经历,可能性可增加到70%。
睡眠深度:某些儿童睡眠过深,未能感知膀胱充盈的信号。
激素水平: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可能造成夜间尿量增加。
2.日常护理和行为干预
晚餐后减少液体摄入,特别是富含咖啡因的饮料,如茶和巧克力。
睡前提醒排尿,并培养规律的排尿习惯。
使用闹钟训练法,在夜间定时叫醒孩子上厕所。
鼓励孩子每天白天尽量排空膀胱,以锻炼膀胱储尿能力。
3.心理支持
给孩子提供心理安慰,避免责备。尿床是一种非自愿行为,批评可能加重其焦虑情绪。
表扬孩子连续不尿床的表现,通过正面强化提高信心。
4.医疗干预
如果超过5岁仍频繁尿床,建议咨询医生进行专业评估。例如检查是否存在尿路感染、糖尿病或其他相关疾病。
夜间尿床警报器是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可通过声音或振动提示孩子起床排尿,其成功率达到60%-80%。
在特定情况下,医生可能推荐短期使用药物,如去氨加压素,用于控制夜间尿量。但这类药物需谨慎使用,且仅作为临时措施。
尿床通常不是严重问题,大部分儿童可在青少年时期自然摆脱。坚持正确的方法,同时给予足够耐心与理解,有助于更好地改善尿床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