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梗阻原因分析:术后梗阻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肠道黏连:超过50%的术后小肠梗阻是由于组织愈合过程中发生的纤维化和黏连所致。
肿瘤复发或转移:可能导致肠腔狭窄或受压。
肠麻痹:手术创伤、感染或电解质紊乱可能抑制肠道蠕动。
血供受限:包括吻合口狭窄或缺血性改变。
2.造瘘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梗阻难以通过保守措施(如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等)缓解,且患者存在明显肠道压力增高,威胁生命安全时,可选择造瘘手术。
禁忌症:严重感染、脏器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无法纠正等情况下不宜贸然实施手术。
3.手术时机和风险评估:
手术时机:通常建议术后7-10天内避免再次手术,以减少二次创伤,但如果患者出现严重腹胀、呕吐、无法排气排便、感染恶化等,需要紧急干预。
风险评估:再次手术可能增加感染风险、伤口愈合延迟、肠功能恢复困难等,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体力状况、营养状态和心理承受能力。
4.术前准备:
营养支持:提高蛋白质和热量摄入,必要时进行静脉营养治疗。
调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纠正低钾、低钠或其他代谢紊乱。
感染控制:明确是否有腹腔或全身性感染并积极处理。
造瘘手术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其可行性需要基于患者的整体情况,由专业医疗团队制定个体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