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东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整形外科
1.咬肌肥大可能是由于先天因素、咀嚼习惯或牙齿问题等引起。评估病因是治疗的第一步,建议咨询口腔科专业医生进行详细检查。
2.非手术治疗通常首选肉毒素注射。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神经信号,使咬肌逐渐萎缩变小,从而缓解症状。一般情况下,效果在注射后2至4周显现,可持续3至6个月。此方法具有微创、恢复快的优点,但需要定期注射以维持效果。
3.如果效果不佳或需求更持久的改善,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部分切除咬肌或下颌骨角的重塑。此类手术风险较高,需仔细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及其他风险因素,并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执行。
4.改变饮食和咀嚼习惯亦可辅助改善症状。例如,避免长期咀嚼坚硬食物或者单侧咀嚼,以减少对咬肌的额外刺激和负担。
处理咬肌过大导致的进食困难,应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在接受治疗前,需全面了解相关风险和效果,并与医疗专业人员充分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