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秀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
1.体位性低血压:
当由蹲姿迅速站起时,重力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少,从而暂时性地降低心输出量。
为了补偿这种血压变化,身体需要时间调节血管和心率,使脑部供血恢复正常。然而在调节过程中,可能会暂时出现头晕和视力模糊等症状。
2.血管调节功能减弱:
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调节功能变差,更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年龄较大的个体可能更常经历这些症状。
3.低血容量:
饮水不足或出汗过多导致体液减少,血容量降低,站立时更容易出现头晕发黑。
严重时可能伴有口干、皮肤弹性减弱等脱水症状。
4.药物影响:
某些降压药、利尿剂以及抗抑郁药物可能会影响血压调节机制,加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概率。
5.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疾病:
糖尿病、帕金森病等疾病会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增加体位性低血压的风险。
为预防和减轻这种现象,建议逐步改变体位,避免突然站起。同时需充分饮水,若长期反复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