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识别耐药机制
肿瘤在接受靶向治疗后,可能会发生特定基因的突变,使得原本有效的药物失效。例如,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常见于非小细胞肺癌,其后续可能出现T790M突变,导致对第一代EGFR抑制剂耐药。
除了基因突变,肿瘤细胞还可能通过激活替代信号通路来逃避治疗。PI3K/AKT/mTOR通路就是一个例子,当原本靶向的信号通路受到抑制时,肿瘤可以通过该通路继续增殖。
2.新型靶向药物开发
针对已知的耐药基因突变,科学家们不断开发新的抑制剂。第三代EGFR抑制剂如奥希替尼(Osimertinib),专门设计用于应对T790M突变。
另一些药物则旨在更广泛地抑制多种信号通路,从而减少耐药的发生。如贝伐单抗(Bevacizumab)这种血管生成抑制剂,通过阻断肿瘤的血液供给发挥作用。
3.组合疗法
为了克服耐药问题,组合疗法成为一大重要策略。将靶向药物与化疗、免疫疗法或其他靶向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比如,将PD-1抑制剂与VEGF抑制剂联用,已在某些类型的癌症治疗中显示出较好的效果。
临床试验数据显示,组合疗法不仅能够延缓耐药的出现,还能在某些情况下彻底消除耐药性肿瘤细胞。
尽管肿瘤靶向治疗耐药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通过基因检测、新药开发和组合疗法等多方面的努力,有望逐步克服这一挑战,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