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超声检查原理:超声波在不同密度的组织间传播时会反射回来,不同密度的组织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能量不同。高密度组织如骨骼、钙化病灶等,会反射较多的超声波,形成高回声区;而低密度组织如液体、某些肿瘤等,则反射较少的超声波,形成低回声区。
2.病因:肝内低回声区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但不限于:
肝囊肿:这种良性病变常见,内含液体,超声表现为低回声区;
肝血管瘤:也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超声上可表现为低回声区;
肝脓肿:细菌感染导致的化脓性病变,超声下也表现为低回声区;
肝恶性肿瘤:如肝细胞癌或肝转移瘤,部分类型在超声检查中表现为低回声区;
单纯性脂肪肝:局部脂肪沉积也可能表现为低回声区。
3.诊断方法:发现肝内低回声区后,通常需要进一步的检查确定病因。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
血液检查:评估肝功能和寻找感染标志物;
CT或MRI:提供更详细的影像信息,有助于区分不同类型的病变;
病理活检:在必要时,通过穿刺获取组织样本进行显微镜下观察,以明确组织性质。
4.临床意义:肝内低回声区的临床意义取决于其具体性质。良性病变如肝囊肿和血管瘤一般无需特殊处理,而恶性病变则需要及时干预。治疗方式可能涉及药物治疗、手术切除或者其他介入治疗等。
鉴别肝内低回声区的性质需要综合考虑超声图像特点、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超声检查是初步筛查工具,但并不能单独作为确诊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