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科
1.攒竹穴
位置:位于眉毛内侧端凹陷处。
功效:可以舒缓眼部疲劳,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减轻眼袋和黑眼圈问题。
2.睛明穴
位置:位于内眼角稍上方的凹陷处。
功效:刺激该穴位有助于缓解眼周淤积,减轻水肿,同时还能改善视疲劳。
3.承泣穴
位置:位于瞳孔正下方,眼眶下缘约0.7厘米处。
功效:增强眼周肌肉的弹性,减少松弛现象,同时促进局部淋巴引流。
4.四白穴
位置:瞳孔正下方,距眼眶下一横指处。
功效:用于缓解眼周浮肿,起到美容养颜的作用,对眼袋的形成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5.太阳穴
位置:眉梢与外眼角连线中点向后约一寸处的凹陷中。
功效:放松眼部肌肉,减轻疲劳感,间接起到消除浮肿的效果。
6.鱼腰穴
位置:眉毛中央处。
功效:刺激该穴有助于提拉上眼睑,改善眼部松弛和眼袋问题。
每次按摩时,可以使用指腹轻轻按压,每个穴位持续5-10秒,重复3-5次,注意力度适中,以避免造成皮肤损伤。
按摩并非眼袋问题的根本解决办法。如果眼袋由遗传、皮肤老化或其他病理因素导致,按摩效果可能有限。建议保持充足睡眠,避免长时间熬夜,并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E的食物以增强皮肤弹性。同时,对于顽固型眼袋,可考虑医学手段,如激光治疗或微创手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进一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