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波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科
1.全身治疗:
靶向治疗:研究表明,约15%-2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存在EGFR基因突变,另外3%-7%存在ALK基因重排。对于这些患者,可使用相应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从而延长生存期并改善生活质量。
化疗:若无明确基因突变或靶向治疗效果不佳,化疗仍是常用的治疗手段。常见方案包括含铂类药物的联合化疗。
2.局部治疗:
胸膜转移:可通过胸腔穿刺引流积液,必要时行胸膜固定术。对症治疗有助于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
脑转移:适用于脑转移的治疗方法包括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如伽玛刀)和全脑放射治疗,依据病灶大小和数量选择合适的方案。
肝转移:在某些情况下,可考虑局部消融、放射治疗或介入治疗以控制肝内病灶。
3.支持治疗: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如疼痛、恶心、食欲减退等提供对症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
4.免疫治疗: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部分肺癌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在PD-L1表达阳性的患者中。有必要根据个体情况评估其适用性。
综合考虑上述治疗的协同作用,对于肺腺癌伴随胸膜、脑、肝转移的患者,合理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在治疗过程中,需定期评估疗效并根据最新研究调整方案,以最大程度地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