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由于长期肝损伤引起。其常见原因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如乙型和丙型肝炎)、长期酗酒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
2.在肝硬化的发展过程中,肝细胞逐渐被瘢痕组织取代,导致肝脏结构的改变和功能的下降。随着病情的进展,肝脏体积可能减小,即出现所谓的“肝脏萎缩”。
3.一旦形成显著的纤维化和结节,肝脏的结构性破坏通常是不可逆的。不过,通过有效的管理,可以阻止进一步的损害。例如,戒酒、抗病毒治疗以控制病毒性肝炎,以及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以管理脂肪性肝病。
4.部分患者通过早期干预和严格遵循医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肝功能。这类恢复通常涉及减轻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而不是完全逆转已形成的瘢痕组织。
虽然肝脏萎缩本身难以逆转,但通过医学和生活方式的干预,许多患者能够有效管理病情,延缓肝脏损伤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