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识别情绪来源
了解情绪波动的原因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研究显示,准确命名和识别情绪能够降低其强度。例如,当感到焦虑时,可以尝试问自己:是工作压力、社交矛盾还是睡眠不足引发了这种情绪。
2.规律作息与运动
睡眠质量与情绪波动密切相关,每晚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稳定情绪。适量运动同样有效,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或跑步,每次持续30分钟,有助于释放大脑中的多巴胺和内啡肽,从而减轻精神内耗。
3.练习正念冥想
正念是一种专注于当下的心理训练方法,通过深呼吸、关注身体感受等方式,可以有效缓解抑郁和焦虑症状。每天花10分钟进行正念练习,能够显著改善情绪波动。
4.避免过度思考(反刍)
研究表明,反复思考消极事件会加重情绪困扰。当意识到负面思维循环时,可以选择转移注意力,例如阅读书籍、听音乐或与家人聊天。
5.积极寻求社会支持
与亲友沟通分享感受能够缓解孤独感,促进心理健康。如果情绪问题持续,并对生活造成明显影响,可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治疗。
6.设定可控目标
长期的心理负担容易导致无力感,将大型任务分解成多个小目标,并逐步完成,能够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减轻精神压力。
情绪调节需要时间积累,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心理疏导以及积极的社会支持体系,可以有效减少精神内耗并改善情绪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