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寻求专业帮助
抑郁症是医学问题,不是意志力薄弱的表现。建议尽快前往正规医疗机构接受诊断和治疗。精神科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或两者结合的方式治疗。其中,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是较为常用的一类药物,但需要严格遵医嘱服用,通常疗程至少6个月至1年。
2.定期复查与随访
服药过程中可能出现轻微副作用,如恶心、乏力等,通常会随着时间减轻。部分个体若对某一药物不耐受,可以通过医生调整方案解决。定期随访可以评估效果,确保长期治疗的稳定性。研究表明,坚持治疗3个月以上的患者改善率超过70%。
3.心理治疗的重要性
心理治疗是抑郁症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认知行为治疗通过调整负面的思维模式,帮助患者建立更积极的应对机制。每周进行1次心理咨询,一般需要10至20次,视情况而定,对长期改善有重要意义。
4.规律作息与运动干预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7小时以上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改善情绪状态。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至少150分钟,可以有效提升内源性内啡肽水平,缓解抑郁症状。
5.社会支持和家庭理解
社会支持系统对康复起到关键作用。研究显示,拥有良好的家庭支持、朋友陪伴以及参与社交活动的个体其抑郁程度下降明显。家人和朋友应该给予尊重和理解,避免责备或过度催促。
6.排除其他疾病影响
55岁属于中老年阶段,此时还需排查可能诱发或加重抑郁症的生理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等。这些疾病可能通过体检、实验室检查发现,从而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协同缓解抑郁症。
如能坚持规范治疗、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得到身边人的支持,大多数患者都能逐步恢复心理健康,并重新适应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