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睡眠惯性:
午睡时如果进入深度睡眠阶段(通常发生在入睡后的30-60分钟),醒来后容易感到头昏脑胀。这是因为大脑从深度睡眠过渡到清醒状态需要一定时间,这种短暂的“迟滞”状态被称为睡眠惯性。
2.午睡时长不合适:
少于10分钟的午睡可能不足以恢复精力。
10-20分钟的午睡可以让身体稍作休息,并避免进入深度睡眠,醒来后更容易精神焕发。
超过30分钟的午睡可能使人体进入深度睡眠或慢波睡眠,导致醒来时出现疲倦感。
3.生物钟干扰:
人体的昼夜节律决定了每日的最佳觉醒和睡眠时间。如果午睡时间安排在非规律性时间点,可能会打乱正常的生物钟,从而引起不适。
4.睡眠环境不适:
噪音、光线过强、空气不流通等都可能影响午睡质量,使醒来后感到不适。
5.身体状况或饮食问题:
饭后血液更多地集中在胃肠道,午睡时血压和心率降低,可能导致供氧不足,引发头晕或乏力。某些疾病(如低血压、贫血)也可能放大这种不适。
6.心理因素:
如果带着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入睡,午睡无法产生应有的休息效果,醒来后甚至可能加重情绪上的不适。
调整午睡习惯能够有效减轻上述问题:保持午睡时间在20分钟以内;选择安静、舒适的环境;午睡前避免摄入过多高糖、高脂食物;尽量在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再开始午睡。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提高午睡质量并减少醒后不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