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病史采集
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及文化程度等。
主诉和现病史:记录患者的主要症状、持续时间以及相关诱因。
既往病史:包括精神方面疾病史、躯体疾病史、药物使用史、成瘾行为等。
家族史:了解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的遗传倾向。
社会背景:包含成长经历、人际关系、生活环境等内容,以分析可能导致或加重症状的因素。
2.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如颅脑外伤、中风、癫痫等可能引发的精神症状。
全身系统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可能影响心理健康的慢性疾病,比如甲状腺功能异常、感染性疾病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等化验可辅助判断是否有内源性因素引发精神问题。
3.心理评估
精神状态检查:通过问诊观察患者的外貌、言语、情绪、感知、思维、记忆和注意力情况,初步了解其心理特征。
心理测验工具:如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贝克焦虑量表、韦氏智力测验等,用于定量评估和筛查具体心理问题。
认知功能评估:包括定向力、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测试,帮助识别可能存在的认知障碍。
4.影像学与其他特殊检查
头部影像学检查:如CT、MRI用于排除大脑结构异常或损害,例如肿瘤或萎缩。
脑电图检查:必要时用于评估是否存在癫痫样放电等神经功能异常。
基因检测:在某些复杂病例中,可考虑通过基因检测排查遗传易感性。
精神科的常规检查注重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项目,既要全面,也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