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学会识别情绪触发点
寻找生活中容易引发愤怒的特定场景、事件或人,例如工作中的挫折、人际关系问题等。
记录可能导致情绪激动的情况,并反复思考这些情境是否能够提前避免或以不同方式处理。
2.调整呼吸和放松肌肉
愤怒时,身体会进入应激状态,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可以通过深呼吸技术,每次缓慢地吸气5秒钟,再缓慢地呼气5秒钟,连续重复3-5次,有助于平静情绪。
同时,可尝试渐进式肌肉放松法,从头部到脚部逐步放松各个部位的肌肉,减少身体紧张感。
3.提升心理耐受力
定期进行冥想或正念练习,有助于锻炼对情绪的观察力和包容健康情绪波动的能力。
增强心理承受力的另一种方法是参加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这能够释放压力荷尔蒙并改善情绪稳定性。
4.学会正确表达不满
在愤怒被激发时,避免直接反应,可以先用几句话明确表达自己的情绪,例如“这件事情让我觉得很难过”或“我现在需要冷静一下”。
多倾听他人意见,通过换位思考减少对他人的苛责与误解。
5.远离刺激源
如果某些场景、环境或人让自己长期感到压抑或愤怒,尽量采取短暂回避的方法。例如,当争执升级时,主动提出暂停讨论或短暂离开现场,待情绪平复后再进行交流。
6.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频繁发脾气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应及时咨询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某些情况下,药物治疗或心理疗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可能是必要的干预手段。
适当的情绪管理不仅能提高个人生活质量,还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无法完全避免愤怒,但可以通过科学方法调节其强度和表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