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症状表现:
感觉缺失:患者可能感到身体某一部分的触觉、痛觉或其他感觉明显下降甚至消失,例如四肢、面部等区域。
异常分布:症状多呈现不符合解剖学规律的分布特点,比如一种非神经线性的感觉变化。
其他合并症状:通常伴随焦虑、抑郁或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精神心理问题。
2.发病机制:
心理因素:主要与强烈的情绪冲突、心理压力或创伤性事件有关,如车祸、重大手术或严重的人际矛盾。
生理机制:研究显示,过度的心理压力可能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影响感觉神经通路的调控,导致症状的发生。
3.诊断和治疗:
诊断: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神经影像学或电生理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病变。
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药物干预(抗焦虑药、抗抑郁药)以及必要的康复训练。有些轻症患者可能在消除诱发的心理应激源后自行缓解。
这种疾病本质上是心身交互作用的结果,早期识别和干预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