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迟斌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科
1.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肠道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以及乳糜泻等均可能导致大便不成形。患有这些疾病的人群中,大约30-50%会出现持续性的大便异常。
2.饮食习惯:缺乏膳食纤维的饮食容易导致排便不正常。这类食物可以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有研究表明,每天摄入25-30克的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正常的排便。
3.心理因素:压力、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因素也会影响肠道功能,造成大便不成形。调查显示,约40%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因素干扰。
4.药物影响:一些药物,如长期使用抗生素、泻药和某些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可能会影响肠道菌群平衡,从而导致大便不成形。
长期大便不成形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需要通过专业医疗评估来确定具体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对改善此类问题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