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饥饿感的来源:
饥饿感主要由下丘脑调控,身体通过监测血糖水平、胃肠道激素(如胃泌素、胰岛素、瘦素等)和神经信号来感知。当胃被完全切除时,这些调控机制仍然部分存在,因此患者依旧可能感到饥饿。
2.胃泌素的变化:
胃泌素是刺激胃酸分泌并影响食欲的重要激素。胃切除后,胃泌素的分泌可能减少,进而影响饥饿感的强度。但是由于小肠和其他消化器官也能分泌某些相关激素,饥饿感不会完全消失。
3.饮食方式的调整:
胃全切后,食物直接进入小肠,此过程可能导致早期饱腹感,但不一定完全抑制饥饿感。手术后需要少量多餐以适应新的消化模式,这种频繁的进餐也可能使饥饿感的表现较为不同。
4.神经系统的适应:
迷走神经在胃切除术中可能被部分切断,从而改变了原本通过神经信号调控的饥饿与饱腹感。术后一段时间内,神经系统仍需重新调整,以适应新的消化状态。
5.个体差异:
饥饿感的强弱因人而异。有些患者报告较明显的饥饿感,而另一些患者则感觉不太明显。这可能与手术方式、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心理因素有关。
胃切除术后对饥饿感的体验因人而异,需要密切关注术后的饮食管理与营养补充,同时定期随访医生以确保术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