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迟斌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科
1.痔疮
内痔:内痔初期可能无痛,但在排便时因摩擦而出血,多呈鲜红色,血液附着于粪便表面或滴出。严重时还可能伴随脱出。
外痔:外痔在炎症发作时引起剧烈疼痛,偶尔可破裂出血,但量较少。
2.肛裂
排便时由于硬粪摩擦或肛门过度扩张,会导致肛门皮肤裂开,引起剧烈灼痛感,大便末端或纸巾上可见鲜红色血迹。疼痛常在排便后持续一段时间。
3.直肠息肉或直肠炎症
直肠息肉特别是靠近肛门处的息肉,容易因排便刺激而出血,血液多为鲜红色,且息肉本身可能引起轻微不适。直肠炎症,如放射性直肠炎,也可能表现为便血和肛门不适。
4.感染性疾病
肛门周围脓肿或感染可能导致局部疼痛,与排便相关,可伴有少量血迹。某些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淋病等也可能影响肛门组织,出现类似症状。
5.肛瘘
若有肛门周围反复感染形成小通道(瘘管),排便时可能导致分泌物或脓液夹杂少量血液,伴随疼痛。
6.结直肠恶性病变
症状较重时需警惕直肠癌的可能性,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群中,同时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体重下降或长期慢性便血时。
7.其他因素
如便秘、饮食刺激物(辣椒、酒精等)或长期腹泻造成肛门黏膜损伤,也可能引发类似症状。
上述这些情况中,痔疮和肛裂最为常见,但具体诊断需要结合病史和体检甚至辅助检查(如肛门指诊、肠镜等)。对于反复出血、疼痛加重或无法自行缓解者,建议尽早寻求医疗帮助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