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淤:
中医学中通常用来描述一种局部的病理现象。例如,淤血是指皮下或组织间隙出血,使血液滞留在组织内,常见于外伤后的紫斑、淤青。
现代医学中,淤血多与损伤或外力相关,临床表现为皮肤表面的颜色变化,如青紫色斑痕。这种情况下,淤血一般通过几天到几周的时间会自行吸收并恢复正常。
2.瘀:
中医学中的“瘀”概念更为广泛,常用来形容体内血液运行不畅,可能累及全身各个系统。例如,气滞血瘀、瘀毒内盛等都是以瘀血为主要病机的疾病。
在现代医学中,瘀血可以延伸到许多慢性疾病和综合症状,如心脑血管病变所导致的血液循环障碍、肿瘤压迫血管导致的瘀血等。瘀血的诊断需要结合多种检查手段,如影像学检查、血液化验等,以确定具体的病因和治疗方案。
认识淤和瘀的区别,有助于准确理解和应对相应的健康问题。对于长期存在的瘀血情况,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和调理。同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保持适量运动和合理饮食,以促进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