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为什么要取下金属

2024-11-01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胡秀秀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

病情分析:核磁共振成像(MRI)过程中要求取下金属物品,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并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1.安全风险:

磁场强度:MRI设备产生强大的磁场,通常为1.5到3特斯拉,高磁场会吸引金属物品,造成其移动或飞向磁体。

热效应:金属在磁场中可能会产生感应电流,导致物品局部升温,对皮肤造成灼伤。

干扰心脏节律器:对于配有心脏起搏器等植入性医疗设备的患者,强磁场可能干扰设备正常工作,带来生命危险。

2.图像质量影响:

磁场均匀性:金属物品会破坏磁场的均匀分布,形成伪影,使得图像出现失真和模糊。

影响诊断:伪影和失真可能掩盖病变,影响医生对疾病的准确诊断和治疗。

3.特殊情况处理:

植入性金属:某些情况下,患者体内可能植入了不可移除的金属,如钛合金关节或牙科填充物。此类金属物通常是经过MRI兼容性认证的,但仍需事先告知医生。

检查前准备:在进行MRI检查前,医护人员会详细询问患者是否佩戴或植入任何金属物品,并提供相应的防护措施或替代方案。

MRI检查前取下金属物品至关重要,既能保证检查过程的安全,又能提高图像的质量,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在进行MRI检查前,应仔细询问医护人员的指导,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