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钟爱主任医师
南京市中医院 老年科
1.感染因素:急性肠胃炎通常由病毒、细菌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这些微生物进入肠道后,可能会释放毒素或直接损伤肠黏膜,导致肠黏膜细胞分泌大量液体,形成水样大便。常见的致病微生物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沙门氏菌等。
2.炎症反应:在急性肠胃炎过程中,肠道出现炎症反应。这种炎症会影响肠壁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导致液体积聚并排出体外,从而出现水样便。
3.肠蠕动增加:炎症和感染会刺激肠道蠕动加快,使食物通过肠道的时间缩短,未被吸收的水分增加,最终表现为水样大便。
4.饮食和药物因素:某些食物或药物可能加重肠道症状。例如,摄入过多的乳糖或使用某些抗生素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衡,进一步加剧腹泻情况。
急性肠胃炎时应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防止脱水。保持饮食清淡,避免高脂肪和辛辣食物,可以帮助减轻症状。在症状持续或严重时,应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