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观察与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和体温。监测意识状态,注意有无头痛加重、恶心呕吐或意识模糊等症状,这些可能提示颅内压增高。
2.保持呼吸道通畅:由于意识状态可能受到影响,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以避免窒息或误吸。这可以通过正确的体位摆放或必要时吸痰来实现。
3.体位管理:建议将患者头部稍微抬高至约30度,以帮助减轻颅内压。这种姿势还可以促进静脉回流,减少脑水肿。
4.营养支持与液体管理:根据医生的指示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早期可能需要静脉输液以维持患者的基础代谢及水电解质平衡。
5.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降颅内压药物、止痛药等药物。抗凝或抗血栓药物可能被暂停使用,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6.康复训练:在急性期过后,逐步开始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以帮助恢复功能。
7.预防并发症: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常见并发症。定期翻身、按摩及给予抗凝措施可降低这些风险。
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恢复健康至关重要,需遵循专业医护人员的建议,以确保最佳的恢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