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东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脊柱外科
1.腰椎间盘突出:
病理机制:椎间盘中的髓核因外力或退行性改变而向外突出,常压迫到临近神经根。
症状:典型症状包括腰痛、腿部疼痛(坐骨神经痛)、麻木及肌力减弱。根据突出部位不同,可能影响身体的一侧或双侧。
发病率:腰椎间盘突出较为常见,尤其在40至60岁人群中较高发。
诊断:通常通过体格检查结合影像学检查,如MRI,进行确诊。
2.腰椎间盘撕裂:
病理机制:当椎间盘纤维环受到过大的压力时,会发生撕裂,这种损伤可能导致髓核向外逸出但不一定形成突出。
症状:初期可能仅有局部腰痛,有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时间推移,撕裂可能伴随炎症反应,导致持续性疼痛。
发病率:相对突出,撕裂的报告略少,具体发病率受检查手段和定义标准影响。
诊断:撕裂的诊断难度较大,通常也需要依赖MRI等影像学工具。
这两种情况虽然有区别,但都可能导致显著的不适感。通常建议早期诊断和干预,通过生活方式调整、物理治疗或手术来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疼痛加重或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