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生理性因素
夜间睡眠时饮水减少,尿液浓缩,导致颜色偏深,是常见的正常现象。醒后补充水分通常可改善。
饮食中某些食物如蚕豆、大黄等含有天然色素,可能使尿液颜色变深。
2.脱水
长时间未补充足够水分会导致尿液浓缩,尿液颜色可能偏向茶褐色。
脱水还可能伴有口干、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增加液体摄入。
3.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如利福平、硝基呋喃类抗生素或化疗药物可能引起尿液颜色改变。这种情况在停止用药后通常会逐渐恢复。
4.肝胆系统疾病
肝功能异常或胆道阻塞可能导致胆红素排泄增加,尿液呈现深褐色。常伴随皮肤和巩膜发黄、乏力等表现。
5.血红蛋白尿或肌红蛋白尿
红细胞破坏(如溶血性贫血)或肌肉损伤(如挤压综合征)可能释放血红蛋白或肌红蛋白进入尿液,使尿液呈茶色。
6.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若伴随血尿可能使尿液颜色变深,同时可能出现尿频、尿痛等症状。
早晨尿液深褐色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多数为一过性或非病理性,但若持续存在或伴有其他异常情况,应尽早进行医学评估以明确原因并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