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发病率: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小便失禁的发病率较高,其中女性的比例大约为30-50%,男性则为15-30%。
2.导致因素:小便失禁的原因包括尿路感染、膀胱过度活动、前列腺问题(在男性中较常见)以及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慢性便秘、肥胖和某些药物也可能成为诱因。
3.类型:小便失禁主要分为压力性、急迫性、混合性和功能性四种。压力性失禁常见于女性,多由于盆底肌肉松弛;急迫性失禁则与膀胱肌肉不自主收缩有关。
4.诊断与评估:通常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有时还需辅助检查如尿液分析、膀胱镜检查或尿流动力学研究,以确定具体原因。
5.治疗方法:对于轻度症状,可以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如控制液体摄入、规律排尿、盆底肌肉锻炼等方法改善。药物治疗和行为疗法也有助于缓解症状。严重情况下,手术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小便失禁在老年人中较为普遍,尽管可能并非严重疾病的直接体现,但不容忽视。正确识别和处理可有效改善生活质量,避免进一步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