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膳食纤维不足
膳食纤维对促进肠道蠕动和软化粪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长期摄入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较少,会导致粪便干硬,排便困难。
2.水分摄入不足
饮水量不足容易使粪便中的水分减少,导致大便变得干燥、坚硬,从而加重便秘。
3.运动量过少
缺乏规律的体育活动会减缓肠道的蠕动速度,使粪便难以顺畅排出。尤其是长期久坐人群更易出现便秘问题。
4.排便习惯不规律
忽视身体的便意信号、经常憋便或排便时间不规律,会逐渐削弱肠道对排便的敏感性,形成便秘。
5.肠道菌群失衡
肠道内有益菌减少或病原菌增加可引起消化和吸收障碍,影响正常的排便规律。
6.药物或疾病因素
某些药物如止痛药、抗抑郁药及铁剂可能引发便秘。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肠道狭窄、慢性肠炎等疾病也可能导致便秘。
7.精神压力与情绪波动
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或焦虑情绪中,可能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影响肠道功能,引起排便紊乱。
8.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增长,胃肠动力逐渐减弱,同时老年人多伴随饮食结构不合理和活动量减少,因此便秘更为常见。
9.不良饮食结构
长期高脂肪、高蛋白质饮食会延缓胃肠道的蠕动速度,不利于排便。
长期便秘不仅仅是生活质量的问题,还可能隐藏某些疾病风险。如果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后症状仍未改善,应尽早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