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继南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1.休息:在急性损伤期内,应避免任何可能加重损伤的活动。这一阶段通常持续48小时至72小时。让受伤部位得到充分的休息是韧带愈合的基础。
2.冰敷:在最初的24至48小时内,每隔两到三小时冰敷一次,每次15至20分钟,能够减少肿胀和疼痛。
3.压迫: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适当的加压包扎,可以限制肿胀及支撑韧带。但要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4.抬高:将受伤的区域尽量抬高高于心脏水平,有助于减轻肿胀和不适。这可以在休息时通过垫枕头等方式实现。
5.康复锻炼:在急性期后,逐渐开始温和的拉伸和强化练习,以帮助恢复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力量。此阶段应在专业理疗师指导下进行。
6.物理治疗:如果损伤较严重或恢复缓慢,物理治疗可能是必要的。理疗师会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超声波治疗、电刺激、按摩和特定运动。
7.药物辅助:非处方止痛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控制疼痛和炎症。然而长期使用需谨慎,应咨询医疗专业人员。
8.手术干预: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完全撕裂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修复。这种情况需要由骨科医生评估决定。
韧带损伤的恢复过程涉及多方面的协同作用,关键在于精确评估损伤程度并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合理的自我护理配合专业的医疗建议是重要的,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韧带的愈合与恢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