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饮食因素的影响
饮食过于单一,缺乏膳食纤维和水分,可能导致便秘。脂肪或刺激性食物摄入过多,则容易引起腹泻或大便油腻。暴饮暴食、不规律进食会干扰胃肠蠕动功能,出现大便次数和形状的改变。
2.消化系统疾病
某些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胃炎、胆囊疾病或肠道感染可能导致大便异常。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通常表现为黏液便、血便或慢性腹泻。
3.心理和精神因素
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或抑郁状态会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进而干扰肠道蠕动,导致便秘或腹泻。
4.药物作用
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泻药、抗抑郁药或铁剂可能导致暂时性的大便形态和排便频率异常。
5.代谢或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电解质紊乱等代谢性疾病,也可能通过影响胃肠道功能引起大便异常。
6.生活习惯与排便方式
久坐少动会降低胃肠道蠕动,影响排便规律。排便习惯中断,或长期忽视便意也会导致功能性便秘。
若大便长期异常,尤其伴有其他症状如体重下降、贫血、持续腹痛或血便,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