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肝细胞受损:肝细胞是胆红素代谢的关键部位。当肝细胞因炎症(如病毒性肝炎)、毒性物质(如酒精、药物)或缺血等原因受损时,其摄取和处理未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导致未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
2.胆红素结合障碍:肝细胞内胆红素需要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水溶性的结合胆红素。如果肝细胞的结合过程发生障碍,则导致未结合胆红素堆积。常见于先天性疾病(如Gilbert综合征)或重度肝细胞损害。
3.胆红素排泄障碍:在结合胆红素形成后,它需要通过胆小管排出。如果肝细胞分泌功能受损或胆小管内胆汁流动受阻,结合胆红素会反流入血液,造成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这一机制在肝硬化或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中较为常见。
4.混合型胆红素异常:当肝细胞损伤严重时,会同时出现未结合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的代谢异常,从而表现为两者均升高。
肝细胞性黄疸强调的是肝细胞本身功能障碍,而非胆管堵塞或胆红素生成过多所致。治疗上需针对原发疾病,避免进一步损害肝脏的因素,如过量饮酒或滥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