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良元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建立规律:每天定时引导儿童如厕。例如,每2到3小时带儿童尝试如厕,尤其是在进餐后和临睡前。这有助于建立生物钟和行为模式。
2.视觉辅助工具:使用图片或图表帮助儿童理解并遵循如厕步骤。可以在卫生间张贴一个简单的步骤图,如“去厕所—坐下—擦拭—冲水—洗手”,帮助记忆和执行。
3.正面强化:每次成功完成如厕后给予奖励,比如小贴纸或口头表扬。正面反馈能增强积极行为的出现频率。
4.观察信号:注意观察儿童表现出的非语言信号,例如焦躁不安或抓裤子的动作,及时引导他们去厕所。
5.个性化计划:根据儿童的具体需求和能力调整计划。有些儿童可能需要更长时间适应,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帮助智力低下的儿童逐渐养成规律的大小便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