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药物反应
散瞳使用的药物(如托吡卡胺或阿托品)可能会导致个别患者对其成分产生过敏反应或刺激反应,从而引发角膜不适,甚至导致表层细胞受损,形成小水泡。
2.角膜水肿
散瞳过程中,由于瞳孔扩大,眼压可能短暂升高,而角膜无法及时调节渗透压,导致组织内液体积聚,引起水肿,表现为角膜上出现透明或半透明的小水泡。
3.机械性损伤
在点药或检查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比如滴药时瓶口接触到了角膜,或者检查仪器直接接触了眼表,也可能导致角膜上皮轻微损伤,进一步引发水泡的形成。
4.基础眼部疾病
某些患有基础眼疾的个体,如角膜营养不良、干眼症或其他角膜病变,在散瞳后更容易因环境刺激或药物作用发生角膜异常反应。
出现上述现象后,应尽快咨询眼科医生进行评估。如果伴随明显的不适如疼痛、视力模糊或畏光,需警惕更严重的角膜病变风险并接受进一步治疗。